24節氣食補養生指南:何謂24節氣?如何跟著節氣吃?看這篇就懂!,耘初茶食|無咖啡因穀物茶

  • 訂單查詢
    聯絡我們
    購物說明
    訂閱電子報
我的購物車
讀取中...請稍候

24節氣食補養生指南:何謂24節氣?如何跟著節氣吃?看這篇就懂!

  • 02 Jun, 2023
  • 分享文章到

【導覽摘要】
春季篇:立春~穀雨|啟動生機,醒脾養肝
夏季篇:立夏~大暑|清心除濕,靜養陽氣
秋季篇:立秋~霜降|潤肺養顏,讓生活慢下來
冬季篇:立冬~大寒|補腎養氣,溫陽護心

節氣養生的哲學:與自然同步,身體最知道 24節氣,起源於中國古人觀測太陽運行與氣候變化而訂立的智慧。
每個節氣都提醒我們:「吃當季、順天時、養心氣」。 現代生活步調快,但節氣仍潛藏在我們的日常裡。
學會順著自然節奏生活,就是現代人最實際的養生之道。 💬 耘初茶食相信:懂得放慢的生活,才是最好的保養。

🌸 春季篇:立春~穀雨|啟動生機,醒脾養肝

春季養生重點

  • 肝氣旺、濕氣漸生,宜疏肝解鬱、醒脾養氣。

  • 飲食多綠色、少酸辛。

  • 適合清晨運動、伸展、曬太陽。

立春(2月3~5日)

主題:喚醒陽氣、舒展肝氣

  • 食材:韭菜、蔥、香菜、枸杞、花生。

  • 小習慣:早起曬太陽、伸展腰背。

  • 飲食提案:餐後一杯溫潤茶,促進代謝。

雨水(2月18~20日)

主題:養脾祛濕、調氣順體

  • 食材:紅棗、山藥、百合、藕。

  • 小習慣:保持空氣乾爽、適度活動。

驚蟄(3月5~7日)

主題:提氣防病、養肝護陽

  • 食材:菠菜、蓮子、蜂蜜。

  • 小習慣:晨起深呼吸、出門防風。

春分(3月20~22日)

主題:陰陽平衡、調神養氣

  • 食材:香菜、綠豆芽、豆腐。

  • 小習慣:午休、早睡早起。

清明(4月4~6日)

主題:祛濕解鬱、防過敏

  • 食材:牛蒡、薑、蔥、芹菜。

  • 小習慣:早晨微運動、避免生冷食物。

穀雨(4月19~21日)

主題:補氣抗春睏、強健脾胃

  • 食材:香椿、五穀、山藥。

  • 小習慣:早起曬太陽、固定作息。

💛 春季提醒:少酸多甘,養肝護脾,讓氣血順暢。

 

☀️ 夏季篇:立夏~大暑|清心除濕,靜養陽氣

夏季養生重點

  • 夏屬火,通於心;應清心除濕、安神養氣。

  • 飲食宜清淡,減少辛辣與油炸。

  • 作息早睡早起,避免熬夜。

立夏(5月5~7日)

主題:穩定情緒、養心健脾

  • 食材:番茄、山楂、紅鳳菜。

  • 小習慣:午後小憩、飯後散步。

小滿(5月20~22日)

主題:清熱祛濕、防中暑

  • 食材:冬瓜、黃瓜、綠豆。

  • 小習慣:多喝溫水、少冰品。

芒種(6月5~6日)

主題:助眠調心、養氣安神

  • 食材:蓮子、芝麻、牛奶。

  • 小習慣:午休20分鐘、減少刺激飲食。

夏至(6月20~22日)

主題:養心降火、調氣入眠

  • 食材:蕎麥、茯苓、黃瓜。

  • 小習慣:清晨散步、心情舒暢。

小暑(7月6~8日)

主題:祛濕排毒、防倦怠

  • 食材:薏仁、鴨肉、魚腥草。

  • 小習慣:泡腳排濕、保持通風。

大暑(7月22~24日)

主題:清心潤肺、補氣養陰

  • 食材:白木耳、玉米、哈密瓜。

  • 小習慣:午休、早晚溫差保暖。

 

夏季提醒:少冰多溫,清而不寒,心靜自然涼。

秋季篇:立秋~霜降|潤肺養顏,讓生活慢下來

秋季養生重點

  • 秋屬金,主肺。宜潤肺養陰、收斂神氣。

  • 飲食多白色食材,補肺氣。

  • 生活慢養,調整情緒與作息。

立秋(8月6~9日)

主題:健脾潤燥、平衡濕熱

  • 食材:蓮藕、龍眼、金針花。

  • 小習慣:早晚保暖、泡腳助眠。

處暑(8月22~24日)

主題:清心潤肺、防秋燥

  • 食材:白木耳、蘋果、蜂蜜。

  • 小習慣:中午小憩、減少辛辣。

白露(9月7~9日)

主題:潤肺安神、防秋乏

  • 食材:秋葵、杏仁、海帶。

  • 小習慣:保持睡眠、潤膚保濕。

秋分(9月22~24日)

主題:陰陽平衡、強身補氣

  • 食材:核桃、蜂蜜、乳品。

  • 小習慣:靜坐冥想、泡腳助眠。

寒露(10月7~9日)

主題:潤燥防寒、提高免疫

  • 食材:柿子、銀耳、蘋果。

  • 小習慣:多喝溫水、規律運動。

霜降(10月23~24日)

主題:平補養陰、準備入冬

  • 食材:山藥、蜂蜜、洋蔥。

  • 小習慣:睡前泡腳、減冷飲。

💛 秋季提醒:潤而不膩,靜而不懶,氣順則安。


<a name="冬季篇"></a>

❄️ 冬季篇:立冬~大寒|補腎養氣,溫陽護心

冬季養生重點

  • 冬屬水,主腎。宜藏精補氣、護陽暖身。

  • 飲食以溫補為主,多黑色食物。

  • 生活重在「早睡晚起、靜養心神」。

立冬(11月7~8日)

主題:補腎護陽、潤燥養心

  • 食材:黑木耳、芝麻、豆腐、紅肉。

  • 小習慣:早睡早起、暖足保腰。

小雪(11月21~23日)

主題:防寒固陽、溫補氣血

  • 食材:黑芝麻、核桃、烏骨雞。

  • 小習慣:泡腳10分鐘、保暖頸項。

大雪(12月6~8日)

主題:進補養精、暖胃安神

  • 食材:羊肉、山藥、薑、蔥。

  • 小習慣:吃前先暖胃、適度運動。

冬至(12月21~23日)

主題:滋陰補陽、開啟新氣

  • 食材:湯圓、桂圓、酒釀。

  • 小習慣:多曬太陽、與家人共餐。

小寒(1月5~7日)

主題:補氣補血、強腎固本

  • 食材:黑豆、黑米、紫菜。

  • 小習慣:泡手腳、早睡充電。

大寒(1月19~21日)

主題:守陽避寒、靜養蓄能

  • 食材:紅豆、大蔥、馬鈴薯。

  • 小習慣:早晨溫水潤喉、固定運動。

💛 冬季提醒:藏得好,來年開得好。讓自己慢下來,身體自然溫起來。


結語:讓身體,與季節一起呼吸

24節氣不只是農曆中的時間,更是身體與自然的節奏。
學會隨時調整飲食、習慣與作息,
不需要複雜補品,只要一口溫飲、一個深呼吸,
你就能感覺生活重新平衡。

💬 耘初茶食的小提醒:慢養,是一種溫柔的生活態度。